【诚信建设万里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发布时间 :2020/08/31 | 专栏 : 诚信万里行

去年村里能人返乡创业,村里有了产业,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还能在家养牛、种地,脱贫有了保障。承德县三家镇贫困户李振兴以前只能靠外出打零工养活一家4口,可打工看上去挣钱不少,却不长远,花销也大,一个月下来到手里也就3000元左右。如今,李振兴在家门口靠产业脱了贫,日子越过越好。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的郑重承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凝心聚力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承德县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实施产业就业、双基建设、政策落实、多元帮扶四个全覆盖,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19年退出省级贫困县序列后,进一步强基础、补短板,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到今年6月底,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条件。从线下到线上--拓宽增收渠道为百姓致富添新力今年6月24日晚8时许,在学习强国APP实播中国频道,承德县政府县长刘志琦化身网红主播,与长城新媒体集团助农推介官一起推介承德县特色农产品。冀云客户端、长城24小时客户端、长城网、长城新媒体抖音号、最河北抖音号等媒体平台也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我们始终致力于为百姓拓宽增收渠道。刘志琦说,通过带货直播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将线下推广和销售搬到线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扩展销售渠道,为百姓增收提供了更多保障。今年5月,承德县首次淘宝直播村播计划--县长来了助农公益活动,在线互动观众超过50万人,累计卖出农产品4000余单,两小时内成交额达10万余元。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承德县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引进石家庄无界控股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在电商服务领域的先进理念、技术、经验,对该县农村电商产业进行整体规划、打包投入、统一建设、集中运营。截至目前,已建成2398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全县23个乡镇305个行政村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搭建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商网络。通过无界公司加强对农户业务培训和创业指导,开辟线上销售渠道,成功打造出集服务、培训、展示、销售于一体的电商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共建设完成8个乡镇级物流配送中心,对6016人次开展业务培训,其中贫困户562人次,指导创业者开设店铺267家,对40款农特产品进行推介销售,实现销售额1700余万元,有效破解了农特产品销售方式单一、渠道不畅等制约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问题。在承德嘉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新建成投用的果品保鲜存储科技物流园保鲜库,新下树的小国光不仅可以通过线下代理商销售,还能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一举撑起了国光苹果的价格。仅这一个项目,就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348户实现产业脱贫。企业通过果品经营,间接带动3500余户国光苹果种植户实现增收脱贫,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针对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产业项目的三无特殊群体,尤其是身患残疾的贫困户,承德县统筹借力天津对口帮扶资金,在全市率先开展万户阳光工程,在贫困户屋顶或院内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贫困村集中建设村集体光伏电站,惠及贫困人口9000余户,既解决了贫困户特别是残疾贫困户没有一技之长、靠自身能力难以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问题,又为贫困村带来了持续的集体收入。该县万户阳光工程做法入选2018年《人民日报》大国攻坚、决胜2020精准扶贫优秀案例。从外出打工到在家干活--多重产业覆盖让群众脱贫更踏实在承德县三家镇丛营村锐岳食品有限公司,粒大、饱满、味甜的甜糯玉米在经过精加工后,在冷库中整齐装箱存储,不久后,这些玉米将销往天津等地。靠着种玉米,锐岳食品带动了丛营村及周边村9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锐岳食品总经理柴贺春从小在丛营村长大,早先做过服装生意。一次前往天津进货时,柴贺春无意间发现地摊上一种甜糯玉米好吃又受欢迎,他的心思立刻活了起来,将这种玉米品种引进承德销售,大获成功。去年,他凭借之前做生意的资本,返乡创业成立了锐岳食品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甜糯玉米的规模化种植,还进一步改良了品种,提升了品质。甜糯玉米经过高温蒸煮、速冻等流程制成袋装成品,又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远销韩国及国内天津等城市。能人返乡创业,对脱贫带动效果凸显。贫困户在企业打工得薪金,土地流转得租金,自主经营售卖得现金,扶贫资金入股得分红不仅仅是丛营村,周边其他村的贫困户脱贫也有了保障。在加工期,算上加班费一个月最多能挣7000多元。村民们都笑着说,老板是本村人,大家都知根知底,从不拖欠工资,干完活还请大家吃饭,有这样的产业,我们何愁脱不了贫。在承德县,像这样能人返乡创业带动群众脱贫的例子并不罕见。承德县把推进产业就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深入实施产业全覆盖,激励引导能人返乡创业,全县420名返乡致富带头人发展创业项目62个、产业园区4个,吸纳当地3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积极推进食用菌、蔬菜、果品、肉鸡、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扶贫实效。目前,全县果树面积达到90万亩,2万户果农依托苹果产业脱贫致富,实现了人均百株果户均3亩园。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园区60个、栽培总量达到3.2亿棒,带动贫困户5169户。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8.3万亩以上、百亩以上蔬菜示范园区70个,带动贫困户1671户。肉鸡总饲养能力稳定在7000万只,建成饲养10万只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12个,带动贫困户4923户实现稳步增收。为了让贫困人口人人有就业机会。承德县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作用,依托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建设,累计发放贷款1.64亿元,带动3439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500元以上。同时,因人施训,引导就业,对有劳动能力的,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开展订单培训,增加劳务输出。通过一地生四金模式,促进当地就业,有劳动能力的稳定就业7361人,就业率达62.9%。对有半劳动能力或弱劳动力的,通过设置扶贫公益岗帮助自食其力,目前已安置公益岗1654人,最低年收入在3600元以上。同时,持续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整合涉农资金1.5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4个,直接带动贫困户4728户;结合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重点打造了四个万亩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4.2万农户,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两重及以上产业覆盖的达77%。投入400万元设立防贫保险基金,持续健全防返贫长效机制,巩固三防四提一兜底脱贫实效。从短板到样板--帮扶不松劲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5月1日,在承德县石灰窑镇富裕村,新修的潜流水渠正式通水了,解决了村民们浇地用水难题。富裕村整村脱贫后,村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期盼,进一步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更美好的家园成了村民的共同愿望。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驻村工作队脱贫不松劲,持续谋划帮扶举措。为了解决村民农业用水问题,工作队利用该村原有断流泉眼,通过一事一议修建了潜流水渠,用切实的举措回应了百姓期盼。强基础、补短板,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虽然已经脱贫出列,但承德县没有懈怠,全县上下聚焦后续巩固提升,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实施双基建设全覆盖,坚持把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作为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吃水难、就医难等实际问题的民心工程来抓,完成县乡公路改造140公里,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达水平显著提升。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7323万元,解决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村部115个,贫困村文体活动广场和文化科普宣传栏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中心卫生院实现楼房化,378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部建成投用,电力、通讯、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针对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老大难问题,在全县联村建设2个集中污水处理站、1001个分散式处理点,集中安装81个有机固体废物降解式垃圾处理站,覆盖贫困村及周边村202个,村内垃圾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今年,又投资46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彻底解决农村垃圾没人清、没处倒、没法处理的问题。实施政策落实全覆盖,把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作为第一民心工程来抓。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667人,全部配套产业园区,实现两区同建,搬迁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累计投入资金4918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减免保教费、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全覆盖,共资助学生8.1万人次。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重医疗保障,实行一站式结算,全县共有48177人享受了先诊疗后付费。实现扶贫线、低保线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国家扶贫标准以上,补差标准达到省定标准以上。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一核心,对住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饮水安全等政策落实情况再回头。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499万元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41处;投入资金887万元用于非贫困村道路改善;投入资金278万元修缮加固B级老旧房屋927户,确保各项保障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实施多元帮扶全覆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共同发力。1111名驻村干部坚持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106家企业对口帮扶111个非贫困村,争取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近3.7亿元,实施项目78个。今年,对129户311人剩余贫困人口在原有一帮一基础上,又实行正科级以上干部多帮一,目前已全部达到脱贫条件。31名县处级领导、37个成员单位、89个帮扶单位,下沉到乡包联到村,盘点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兜底保障改善提升情况;131个驻村工作队、3383名帮扶责任人,逐户走访,核准政策落实,检验脱贫质量;6个脱贫专项督察组,开展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实地核查,全面消除死角盲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承德县委书记齐建文说,我们坚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紧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目标不动摇,对照现行脱贫标准补齐短板,强化弱项,确保不掉一户,不落一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章搜索